废除宰相制度的是谁 什么朝代

历史2023-02-05 16:42
明太祖废除了废除宰相制度。废相其实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斗争,标志着由君主集权发展到君主专制的演变,最终推向了君主独裁。明朝开国初的时候,是设有宰相这一个职答位的。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三个宰相都被

明太祖废除了废除宰相制度。废相其实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斗争,标志着由君主集权发展到君主专制的演变,最终推向了君主独裁。明朝开国初的时候,是设有宰相这一个职答位的。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三个宰相都被朱所杀,后来就不再设立宰相。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

皇权压过相权

秦朝时期,就有宰相一职位,当时称作相国,相国之下,分设左右丞相用以辅助相国。相国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君王,总理朝政。可以说是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后期的朝代更替中,宰相一职位,曾换过多个名称,: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等,虽说名字更替,但是本质上的工作职责不变,都是为辅佐君王的作用。

到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最早也曾有过如李善长、汪广洋、徐达、胡惟庸这四个宰相,但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就是胡惟庸。

朱元璋是贫寒起家,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皇位,所以对于权力的掌控,是历代君王最强的一个,容不得半点模糊,在登基后,发现有个宰相职位在瓜分自己的权力,并且还能对自己指手画脚,这让权力欲望极为强烈的朱元璋忍受不了。

借助胡惟庸案的爆发,朱元璋宣布将宰相制度废除,将原本属于在西安各大权力重新主导了自己的手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力度。并设立内阁,用以监督六部工作,在朱元璋的认知里,认为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将高高在上的皇权仅仅掌握在朱家的手中。

自己打的天下,怎甘与他人分享?

宰相,是辅佐君王的职位,对于国家大事,有很大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宰相已经是半个君王,不仅要面对皇帝,还要面对百官,所以,很多官僚,对于宰相,都是趋之若鹜。

而小农起家的朱元璋,深刻明白粮食还是装到自己的袋子里好的道理。并且自己拼死拼活得来的天下,怎么甘心与他人共享?换做胸无大志的平庸皇帝,可能对于宰相,求之不得,能够帮助自己分担政务,但是老朱同志可是高瞻远瞩,想分他的权力?门都没有!

如果将皇帝和百官中间的关系比作拔河,那么宰相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不时的要掌控双方平衡。历朝历代均是如此,相权和皇权一直都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之间运转。结果到了朱元璋时代,老朱把绳子一收,主动权回到了他的手中,结果就形成了吹哨的失业了。

宰相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宰相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上辅佐皇帝处理朝中事务,对下有安抚诸侯,体恤人民,监督其余官员各司其职的作用。可以说宰相确实位高权重,而且压力也不小,当不好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颇大。

宰相的正式官名有很多种,每个朝代不一样,比如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都是宰相的实际官名,至于具体发展历史,我们下边再说,这里我们先说一下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因为总有很多人会把这两者混淆。

所谓宰相,是对某一群掌握国家最高行政职权的官员统称,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有些朝代设置几十个宰相,真正直接将宰相用作官名的只有宋朝时期的辽国,他们设置南宰相与北宰相,分别是两个人担任,并且就是实际官名。

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其余时代宰相一般都以其他官名来任命,其中就包含丞相这个官名。丞相在先秦时期的雏形是相、相邦之名,秦朝成立后,正式以丞相来命名。西汉时期,一样设置丞相一职,到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才将丞相一名改为大司徒,期间总共经历220年。

名字改变之后,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再设丞相,并且自己毛遂自荐当上丞相之位。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将原本宰相左右仆射改名为左右丞相,官品为从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