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押题作文2024 最有可能考的作文主题

作文预测2024-05-24 08:58
作文,作为语文科目中的重头戏,更是考验着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思维深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这关键时刻突破作文难关,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命题趋势至关重要。小编在下文整理了一些高考热门押题作文,一起往下看吧。2024

作文,作为语文科目中的重头戏,更是考验着考生的文学功底和思维深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这关键时刻突破作文难关,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命题趋势至关重要。小编在下文整理了一些高考热门押题作文,一起往下看吧。

2024新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押题

押题作文(1)寻觅自然的韵律——感悟伟大人物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在总结发现“垂直分布”规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是的,这些伟大的人物教给了我们观察大地、观察自然的基本方法。”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押题作文(2)(教考结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俗也在变化。你家乡的习俗有着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与个人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从你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押题作文(3)(联系生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人们总强调认识一致,又推崇见解独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立意参考:

押题作文(4)(哲理名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 年元旦,《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说:世界越是让人目眩神迷,我们越要抱朴守一,在沧海桑田中守护内心。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押题作文(5)(时事热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数字化时代也已经来临,网络科技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更便利、快捷、多彩的生活。但同时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一些与数字时代脱节的老人一样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当下值得关注、思考并着力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注: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最新2024高考押题作文的相关内容,可以下载“蝶变志愿APP”。蝶变志愿APP是一款功能齐全,性价比超高的软件,蝶变APP内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可靠,全部来源于各大官网,考试院,同学们可以放心使用。

2024高考作文押题范文

01春江花月夜,独立也成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

这是一道较难的教考衔接题。材料引用了不同的人对于“春江花月夜”所呈现出的美的不同观点——“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引出了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引导考生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立意,如“美丽需要映衬”“各美其美,独立成美”或者“映衬与独立交相辉映,合成大美”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的内涵,“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活出人生之美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活出人生之美”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活出人生之美需要我们融入集体、相互映衬;需要我们坚定内心,活出自我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张梅“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以及陈果教授“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言论,论证独立之美的内涵。也可以列举伯牙在钟子期的映衬下弹出世间绝唱,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谈以及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魅力的例子,论证映衬之美的内涵与意义。

【立意】

1.各美其美,独立成美。

2.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

3.在映衬中凸显自我,于独立中彰显个性。

4.兼顾独立与映衬,成就人生之美。

【例文】

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喜欢锦上添花,比如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断句,多数人的观点是“春江、花月夜”——春天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时宜。

笔者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了绽放?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思想。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月无关。

揆诸当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奖之后转身离去,在与自己的独处中学佛参禅,温一壶月光下酒,俯瞰百合花开,细品桃花心木,独留潇洒背影于人间;君不见陈贝儿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中国,展现出个体独立张扬的美……你内心一定有某种火焰,将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当你内心的炽热与时代的观念矛盾时,当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舍弃人际交往时,不妨大胆些,保持自我的独立,与万千个独立的自我一起汇成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

美且独立,美不胜收。

02马车与火车,量变与质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技术的进步不是连续的。

2.无谓量变无法造就质变。

3.方向错了,再怎么花力气也没用。

4.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

【例文】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这已然成为了一个真理。然而,就如同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那样,量变中的量与质有着本质区别时,那么就算将量做到极致也无法真正地触及到质。

马车是传统者、平庸者,而火车是先进者、创新者,这便是二者的本质区别。传统者的数量再如何积累,也无法真正地突破从而得到新的事物。

创新者与平庸者,不过一步之遥,然而火车走在前面,马车跟在后面,于是量与质产生了本质的区别。阿尔贝·加缪曾言:“青年人不知道,经验是一种失败,只有丢弃一切,才能知晓一点东西。”新事物无法由旧事物叠加而来,再锋利的刀剑也抵不过一把普通的左轮手枪,再厉害的冷兵器也干不过热兵器,这是两个文明的代差。1881年唐胥铁路上的马拉火车事件,之所以发生得如此荒唐而又在意料之中,也不过是因为被传统思想束缚久了的人们天真地以为,马车与火车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忽视了火车所代表的跨时代意义。

被马车束缚,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必将画地成牢,反之主动研究火车,探索真正的质变,却能迎来新的突破。在科学发展史上,禁锢思想而阻碍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将科学视为奇技淫巧,而沉浸在已有的技术荣光中无法自拔,却未曾料到,自己甚至连现代科学的边都没有触及,一味沉浸在已经挤不出多少水分,几近枯竭的传统技术海绵,挤得再用力,也无法得到新的火车,技术也无法转化为科学。

永远缺乏冲破桎梏的勇气,仅仅希望从固有的东西中获取成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这些人永远只能成为平庸者,只能沿着创新者留下的脚印缓慢前行。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只有不断地进取创新,才能真正得到火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真正意识到创新的意义,不再过分沉醉于传统的马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至于渐渐地落在渐行渐远的马车后面。

李四光曾言,做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蚕壳以外的世界的。墨守成规的人即是这蚕,他们被那严丝合缝的茧壳遮住了视线,心心念念地想着自己的“马车”,一切新事物都能被他们理解为用旧事物叠加而能带来,我们应该撕去这层厚重的茧壳,而去追随“火车”。

03看景与听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同等重要。

2.在躬行中获取直接经验。

3.吸取他人有益间接经验,补己之短。

【例文】

风景这边独好

流年不改,星霜暗换。蝉鸣高树,花开荷塘。语言文字里的诗意总能给人无限遐思,所以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正如,一千个读者嘴里一定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故而,听景会让我们感受更多人融注在客观景物里的主观色彩,或喜或悲,这迤逦的风景,说景人那里,呈现出一定是别样的彧彧花繁。所以,才有看景不如听景之说。

看景不如听景,正如旅游,奔波千里,眼前不过是异域的风物,远不如宣传片里的色彩斑斓,光影曼妙,远不如听来的玄幻奇伟,瑰怪非常,看来风景在别处。所以,听景有听景的妙意。尽管听景时容易被他人的主观感受左右,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尴尬之境,迷失自我。但是这未尝不是间接经验的获取,就像我们从教材中获取的知识,这样的“听”或许是我们收获成长的第一步。个人的学习如此,历史的发展潮流亦然,面对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革新者从西方获取经验,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公车上书,一系列救亡图存之举,都是以“听景”的方式做的有益探索,“师夷长技以制夷”,洋为中用,西风东渐,这就是“听景”的意义所在。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发展再到历史前进,“听景”何尝不是迈向进步的第一步。

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依如旅游,听景常是无法看景的无奈选择,若能实地看景,想必更多的人愿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实地看景才能切身感受到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有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景会有道听途说之嫌,也容易出现作舍道边的笑话。所以,听景不如看景,看景就是直接经验的获得,是笃行,是以实干为依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到实地看,参与到时代的改革浪潮之中,莫做袖手人,这样的“看景”提醒我辈青年要以实干整饬自我,以笃行丰盈青春。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历史,正是共产党人看到了“听景”不如“看景”,才有中国革命的新机,不走西方人老路,探索救亡图存新法,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改革开放提速增速求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开放市场搞活经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中国人以实地看景创造无数辉煌。如今,实地看景已经成为很多人干事创业的必然之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自当躬身入局,深入基层,砥砺自我,重塑青春。

当然,实地看景还有更高境界,那就是创造风景。时代大潮翻涌,我辈都是弄潮儿,与其听景看景,不如创造风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创造风景,且看塞罕坝人用艰苦奋斗,将黄沙遮天、飞鸟无栖的荒漠建设成茫茫林海,创造了绿色奇景,成了新时代最亮的风景;且看扶贫干部深入基层,与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仓廪实、衣食足的小康,迎来了盛世繁华之景;且看,航天工作者隐姓埋名,攻坚克难,追逐浩瀚星辰,使中国走出地球,飞向寰宇,实现了科技强国之景。鲁迅曾说,若没有炬火,你便是一道光。融入时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辈青年当笃行不倦,矢志不渝。风景这边独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听景看景,各有其妙。我辈青年从听景始,行看景事,做真景人。

提示:下方“测一测我能上的大学”,是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具体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各高校历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结合各省招生政策,理性分析录取概率,输入分数、省份、文理科,即可了解稳、冲、保能上哪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