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因
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是由当时的大环境催生出来的。当时,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客观上为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的发生、演化、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从深层次上说,这也是由当时统治集团不同的政治需求、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壮观场面,这是值得回味的。
但从历史来分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或集团,是不需要“百家争鸣”的,换句话说,有“百家争鸣”,就不会有统一,这是历代统治者重视意识形态根本原因所在(当然是特指政治方面的、科学、技术当另论),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清朝么期的文字狱等,从一个层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1956年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双百”方针,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指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