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科方面犯了难,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科,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详细盘点一下新高考各种学科组合的优劣势,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新高考20种学科组合详解
物理+化学+生物可报专业比例99.9%。该组合属于纯理科组合,可报专业虽多,但是难度很大,学科间联系紧密,赋分中占很大优势。
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比例99.4%。该组合偏理,可报专业较多,物理和化学联系紧密,但是和政治的联系不紧密,在选择专业上联系度不大,但是政治学习起来较简单,压力小。赋分中不占优势。
物理+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99.3%。该组合偏理,可报专业较多,地理科目虽然属于文科,但有文科中的理科的称号,此组合学科可联系紧密,但是学习起来压力也不小。赋分中占优势。
物理+化学+历史可报专业比例99.3%。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物理和历史同选,又加上个理科中的化学,可谓是压力很大,赋分也不占优势,这一组合号称学霸组合,基本选择该组合的都是学习很好的学生,容易造成学霸互掐的现象,一般不建议选择。
物理+生物+政治可报专业比例99.3%。此组合偏理,可报专业比例也很高,因为生物和政治的学习压力较小,但是物理较大,如果是物理偏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个组合,赋分中占劣势。
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比例99%。此组合偏理,可报专业比例较高,三者之间联系程度较高,专业选择上联系度很大,比较利于报考,但是地理学习的难度也不小,再加上有物理,此组合学习起来也有很大难度。在赋分中比较有优势。适合想学理科,却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物理+生物+历史可报专业比例99%。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此组合偏理,但是生物在理科中是最简单的,但是物理和历史组合并不是很好,物理在理科中最难,历史其实也不简单,现在的历史不只是记住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点就行了,很多材料题都是文言文的,学生想学好历史必须要有很好的文言文基底才好。此组合在赋分中占据劣势,难度又大不建议选择。
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比例99%。此组合偏文,政治和地理,物理和地理的联系比较紧密,利于专业选择,可报比例较高,难度适中,组合在赋分中占据劣势,物理和政治选择的人都很少。
物理+政治+历史可报专业比例98.9%。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政治和历史同选,学科联系紧密,但是又加了个难度最大的物理,虽说可报专业比例较高,但是政史和物理的学习思维方法完全不一样,想要总体的提分且学好不太容易,而且在赋分中是最不利的组合。感觉文不文,理不理。
物理+地理+历史可报专业比例97.4%。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属于偏文确有物理,学习难度度不小,但是物理和地理,地理和历史之间的联系还是有的,在专业的选择上有利,但是赋分中不占优势。
化学+生物+政治可报专业比例88.7%。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偏理组合,没有物理,学习难度相应降低,生物和化学的联系很紧密,专业选择上很占优势,而且文科的政治学习压力上比较小,赋分上不占优势。
化学+生物+地理可报专业比例88.6%。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偏理组合,赋分很好占尽优势,三者之间联系都很好,学习压力较小。很适合想学习理科却不喜欢物理的学生,或者中等生也可以选择。
化学+生物+历史可报专业比例88.1%。偏理组合,化学和生物联系紧密,没有物理的压力,这个组合会比较好学,但是在赋分中不占优势。
化学+政治+地理可报专业比例88.1%。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组合整体偏文,但是政治和地理的联系又不是很紧密,在加上理科的化学,感觉整个组合就是硬凑上的,在赋分中占劣势,不建议选择。
化学+政治+历史可报专业比例88.6%。此组合偏文,历史和政治联系较好,但是和化学联系不上,难度较小压力小,但是相对应的赋分中也占据劣势。
化学+地理+历史可报专业比例87.4%。此组合偏文,压力虽然小但是赋分也是劣势。
生物+政治+地理可报专业比例77.8%。此组合仅适合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的省份,偏文组合,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学习压力小,但是这个组合的可报专业比例本省就不高了,学科联系不是很好,赋分中又处于劣势的组合,不建议学生选择。
生物+政治+历史可报专业比例76.1%。比例较低,偏文组合,政史不分家,再加上生物,学习压力较小,但是赋分中占据劣势。同一专业的不同组合中竞争力太小。
生物+地理+历史可报专业比例75.3%。可报专业比较少,但是赋分中占据优势,竞争力很大,学习压力小,但是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强。中等生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的绝佳选择。
政治+地理+历史可报专业比例52.95。虽然比例较低,但是专业都是适合文科的专业,组合是纯文科的组合,压力很小,而且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选择的人数多,赋分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新高考学科组合选择原则
一、成绩最大化原则
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已经关注了,并且选科时也都是考虑哪科能争取较高分数才最终选择,以保证高考成绩优势。从报考的角度来讲成绩最大化原则是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目前全国各省报考均都基于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无论具体实施是投档到高校还是投档到高校的具体专业中,平行志愿都是以“分数优先”的方式进行的。优先以成绩高低来决定检索投档顺序。所以,分数高势必带来投档顺序上的优势。
第二,最近甚嚣尘上的两种说法“必选物理”和“逃离物理”其本质都和高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有关,“必选物理”是因为很多高校的专业招生都把“物理”作为其中之一的选项。而“逃离物理”则是观察到了“物理”并不是一些高校招生专业的必选项。也就是说,如果某个高校的专业招生限定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副科选择,那么我完全可以放弃弱势学科物理,只要保证在副科选择中有一门化学或者生物,同样也可以满足该专业的要求。我们暂且不去理会这两种说法有怎样的偏颇,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关注到,就是副科选择的差异似乎并不会如想象中那么影响未来我在高校以及专业上的选择。(关于这一点可以用招生计划的实际情况加以说明,在本篇文章中暂且不举实际例子。)
当然,保证成绩最大化还要基于发展的眼光来衡量,选科之前要想好一个问题:你现在这科可以拿高分,到高三整合知识的时候是否还能拿到高分?
二、机会最大化原则
所谓机会最大化,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保证未来院校与专业在可选的类别以及招生数量总和上能够有一定优势,这条原则是当我们在几门副科之中选择徘徊不定时考虑的。如果,你感觉副科中并没有哪科具有绝对的成绩优势或者成绩优势的预期,也不存在学科偏好,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考虑的就是选哪科能够让将来报考时候面对的招生计划最多,招生专业类别最全。机会最大化原则的本质原因有点类似于“必选物理”的说法,是在比较招生计划以后发现大部分院校专业的副科需求,再进行选科的决定。
这条原则一般要基于成绩最大化原则之后进行考虑。直接考虑的话会在高考成绩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无法感受到机会增加带来的正面影响,反而会出现可选很多但竞争不过的尴尬局面。
三、专业倾向性原则
报考志愿最终的落点是专业录取,提出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要将专业选择变的更有针对性,强化专业选择的目的性,这个过程需要高中生提前去理解大学专业,尽早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虽然政策落实也需要在方式方法上逐渐完善,但“喜欢什么去学什么去做什么”的整体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举个例子,如果考生提早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未来想从事文史哲教学类的工作,那么考生完全就可以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虽然专业选择面很小,但是对考生不构成影响。
那么延伸至选科层面,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目标院校与专业是否有选科的限制与要求。这种考虑可以基于两种角度来进行:其一是以院校为先导,不同成绩层面的学生要能够在自身成绩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可选院校范围内适合专业的诉求;再者是专业目标明确的学生,需要统筹考虑目标专业在各类院校招生时的副科限制条件,最终确定副科的筛选。
第一种角度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基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定位的模糊,尤其在选科之前其实根本无法特别准确的定位自己的成绩位置,所以需要更多分析的过程。而第二种角度如果能够准确说出意向专业,那么操作难度就不会太大。只不过会带出一个升学规划的常见问题:你喜欢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又或者说你现在的喜好真的适合你长足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