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是多少?文综怎么才能考高分?知了猴小编针对这两个问题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参考。
各省高考文综总分
1、全国卷高考文科考试科目及总分
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文科综合(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总计300分)=750分
2.2017上海高考文科考试科目及总分
三门必考:语、数、外,每门150分
三门选考:政、史、地、物、化、生;六门选三门,每门70分
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成绩660分
考试机会:外语每年2次,1月和6月;选考科目每年1次
3.2017浙江高考文科考试科目及总分
三门必考:语、数、外,每门150分
三门选考:政、史、地、物、化、生、技术;七门选三门,每门100分
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成绩750分
考试机会:外语每年2次,6月和10月;选考科目每年2次,4月和10月
4.江苏高考文科考试科目及总分
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总成绩满分为440分。文科类考生语文另设附加题40分。3指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
文科类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40分;
文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最高总分为480分,
5.海南高考文科考试科目及总分
我省实行“3+3”的高考科目设置,报考文史类的考生考:语文、数学(文)、英语(含听力)、政治、历史、地理。
高考文综考试时间分配
是同时考三门,因此相对于其他几门课程,这门考试更加考验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做好文综,最重要的是识大局。不要计较一个点的得失而让你满盘皆输。
首先,你要根据你自己的经验给三个科目估计一个大概的时间。标准是每科不要超过50min,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微调。比如说一般情况下地理可以压缩到40min,而政治则需要的更多。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作答考试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到时间了就算差一点没写完也要立刻切换。
其次,一个好的答题顺序很重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但要注意,一定要一科答完再答一科,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弄乱。
最后,最重要的是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的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最后的成绩,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如果对知识掌握足够熟练,也不会出现做不完的情况啦。所以平时一定要努力哦。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文综提分的三个常见策略
在考试中获得的成绩中,知识点70%是知识点得分,而30%却是其他方面而来的。而这里的其他方面,也是你常常丢分的最重要的原因。
审题清楚多方思考
现在的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答案合理即给分。故考生平时备考时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要仅停留于死记硬背上。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审题,把题干关键条件、所问问题理解透彻。回答时要避免丢三落四的情况,或者一看太难,就犹犹豫豫,改来改去,或者干脆不答,就一分也没有,造成失分。所以答题时要多方面思考,勇于解答。
重要词语不可遗漏
高考改卷,按点得分。在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或者关键步骤上,有则得分、无则失分;而且往往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
所以考生在作答时,要尽量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回答要切合题意答出关键词。在回答不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考生可以多分点,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答得全面些,不然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答得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做题回答要有技巧
高考改卷,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所以每个评卷老师都有误差分内的拍板权,因此,要想拿到误差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因为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实践证明,要多得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要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有条理地答上几点。3)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尤其避免不分点,嗦嗦一大堆,很容易影响阅卷人员的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麻烦,引起失分。4)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高考文综政治篇
政治少失分的6条建议
◆阅卷老师简介:张志祥武汉第十一中学特级教师,“3+2”高考时期长期参加阅卷。
失分原因
1.答题时学科间知识的区分能力不高,把各科知识搞混淆。
2.答案要点不精练,没有使用学科语言,只是一味地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有的学生只答课本理论,没有将理论联系材料;有的学生只是把以前做过的模拟题中的相似答案照抄到试卷上。
4.选择题的答案只做在卷子上,没涂到答题卡上。
阅卷时的评分尺度
1.由于阅卷的速度非常快,阅卷老师通常是采点给分,只要有要点就能得到适量的分数。
2.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学科语言。
考场建议
1.答题时要审清试题要求用哪一门学科的知识来答题。
2.要使用学科语言,最好不要使用“老百姓”的语言,要运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在作答时要娴熟使用在媒体上、国家政要的讲话中频繁使用的关键词,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五个统筹”、“执政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等等。
3.答主观题时,要学会从材料中找出隐藏的答案,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要从材料中找出观点。
4.做题时最好是先易后难,会做的先做,避免在做前面的难题时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到了后面会做的、能得分的题目却没有时间做。
5.一定要记得把选择题的答案在答题卡上涂黑,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时间来不及。
6.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在自己能力之外的题要敢于放弃,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去年高考全国全省主观题的得分只有总分的1/3,所以按这个来推理,考生能得到总分的2/3或1/2都可算是很优秀的成绩了。
高考文综历史篇
历史答题得“依分答点”
◆阅卷老师简介:石克奎,武汉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3+2”和“3+x”的阅卷。
客观题
历史试卷的选择题更容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思想、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基础知识和知识面等。不仅包括学科本身,也包括学科以外的边缘学科:与历史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所以要注意与主体知识相关的知识的拓展。
失分原因
1.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主体知识外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
2.做题时思考的角度太单一。
小编推荐:
考场建议:
1.注意拓展能够反映、说明主体知识并与主体知识相关的其他知识。
2.注意要把题干审好。关键是看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注意时间和题目要求选择的指向性。
3.对选项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处理,注意自己的能力和解题方法、技巧的结合。
4.注意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的区别,把握各自的内涵,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件中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要注意主要原因并不全是根本原因。
5.当需要回答“事件反映了、说明了、体现了什么”时,类似这样的表达词语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件、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或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出发。
6.注意对题目分类,看其考的是原因,还是影响、特征、变化,综合学科内的知识,把握历史概念的阐释、评价和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
主观题
评分尺度:
1.超出了题目的时间范围答题会得不到分。
2.学科知识拓展得太宽也容易失分。
3.答案若紧扣题干,言之有理会酌情给分。
失分原因:
1.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审题不够严谨,做题不能答到要点上。
3.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不正确。
4.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
考场建议:
1.看清楚题干,审题时可以用笔划上重标记,或打上圈圈,圈圈越多表示其限制性条件就越多,答题时离标准答案就越近、准确率越高。
2.开放性审题,答案的要点要尽量有一定的开放性,在题目的范围内进行拓展,有紧有松。
3.答题时要注意丰富自己的答题语言,每一句话的内容要全,做到言简意赅,但只是答一句话也是不行的。
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因为老师阅卷是“按点给分”,所以学生答题时要“依分答点”。
4.回答原因时要注意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的结合;回答影响时要注意积极的、消极的、主观的、客观的相结合;回答措施时要注意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的结合。
5.尽量用课本语言,处理好自己语言和课本语言的关系,根据题目的要求,形成思想上指向性,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课本的语言进行加工,使自己的表达更贴近试题所考查的主体思想。
高考理综地理篇
答到关键词就会有分
◆阅卷老师简介:辜智明,武汉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参加过2002年高考地理阅卷。
失分原因
1.学生答题不在要点上,没有关键词,语言不精练,而且对于课本上的基础概念掌握不扎实。
2.学生对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区分不够,在做综合题时,不知道是该用哪一科的知识回答。
3.答题时,地名用语写错,特别是写错别字。
4.有的学生答题时写很多,但关键的、沾上要点的并不多,全是空话大话。
评分尺度
1.阅卷时是采点给分,只要有关键词就会得分。
2.阅卷时强调答案间的因果联系。
3.有些题目的答案只要概念比较接近就可以了,但时间、空间的概念的表达要清楚。如:2002年试卷中有一道题是关于“泥沙淤积”的,学生回答“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床淤高”或“淤塞”都可以,但是空间定位一定要准,下游不能说到上游或中游去。
考场建议
1.卷子上面的答题空位要找准,答案要与相应的题目对应,不能填错位,做到一题答一空。
2.书写要工整,不能太潦草,答案最好简洁明了,答在点子上,少说空话、废话。
3.地名用语要写规范,使用国际通用字体,多使用学科语言。
考场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在考场答题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审题的准确性,全面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2.答题时要规范,答案要写完整,不可“半途而废”。
3.特别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不能潦草。
4.答案要书写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电脑会无法显示。
5.在解题时若遇到新的信息点时,不要紧张,要运用中学的知识分析,并回到课本知识中去与之联系,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它还是以前学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