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进步,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王朝也成了我国第一个阶级王朝。
禹建国以后把益(伯益)选定为王位的继承人,禹死后,益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以后,益没能继承王位。“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史记·夏本纪》);于是中国历史由“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进入了“家天下”的奴隶社会。
夏朝简介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