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人员不是终身制的“铁饭碗”,它是定期考核实行淘汰辞退制的。它只是在想当军官当不成、想进公务员进不了的情况下,能够进入体制内享受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障的一个不好不坏的选择而已。
为什么要报考军队文职人员
文职人员不是终身制的“铁饭碗”,它是定期考核实行淘汰辞退制的,想一直在里面混着熬年头等着涨工资恐怕也不现实。
所以结论是:就目前来说,这碗饭并不是那么好吃的,它只是在想当军官当不成、想进公务员进不了的情况下,能够进入体制内享受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保障的一个不好不坏的选择而已。
对于那些充满情怀进来的,想要为军队和国防事业献出才华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不需要主要考虑饭碗,但也要考虑一个目前军队所能提供给你们的舞台,与你们内心期望之间的差距。
首先是提供的事业型的岗位很少,大多是事务性岗位,虽然说任何岗位都能做出一番事业,但舞台不同所提供的机遇与空间显然是不同的。
其次是受到军队目前繁冗的运行机制的影响,也许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到开会、迎检、抄笔记这些空耗时间精力的泥沼之中,对此你们既缺乏了解,也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虽然未来一定会向好的,但是巨轮的转向需要时间空间,我很担心你们在它转向之前已经被耗尽了热情。
军队文职首次招录最高年龄
从最近发布的几个预告“年龄应在35岁以下,报考人员的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来看,难道超过35岁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
新《条例》拓宽选才渠道。在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同时,增加了直接引进、现役军人转改两种方式。
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主要适用于新招录聘用科级正职以下管理岗位的文职人员和中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的文职人员;
直接引进,主要适用于选拔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新《条例》明确,对军队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可以在文职人员岗位设置、招录聘用、待遇保障等方面采取特殊措施。今后,军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设置文职人员特设岗位、放宽招录聘用年龄、实行特殊工资政策等优惠政策,延揽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
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主要适用从符合退役条件且拟作退役安置的现役军人中选拔文职人员。
其次,放宽首次招录聘用最高年龄限制。
科级副职以下或者专业技术十一级以下岗位的,首次招录聘用年龄保持35周岁不变;
处级正职至科级正职或者专业技术八级至专业技术十级岗位的,由40周岁调整为45周岁;
局级副职以上或者专业技术七级以上岗位的,由45周岁调整为50周岁。
所以,如果你的自身条件符合科级正职以上或者专业技术八级以上或者更高层次的人才的引进需求,年龄就不会是你的绊脚石了。
哪些人适合报考军队文职人员
这个问题,其实在第一个问题之中已有涉及。首先从性格上来说,我建议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踏实也比较老实听话的年轻人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尤以女生为佳。
在体制之内、尤其在军队这种强调严格纪律的单位里,文职岗位多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四平八稳的岗位,至少从近几年看恐怕还不会接近作战,所以那些喜欢挑战、特立独行、想在短时间内拥有地位和成就、特别是有些叛逆性格的年轻人,目前不会适合你。(请特别注意)
为什么说女生更适合,因为对于职业追求不像男生那样更高调,也因为要生孩子和漫长的哺乳期,除了体制内恐怕没有任何单位能够承受这些不创造效益的费效。
其次从能力上来说,如果你的毕业院校不是很厉害,不是211和985,或者是专业特长不是太突出,不足以让你在社会上找到高薪岗位,那么报考军队文职人员也是一个好选择。
从目前公布的招考条件看,军方对这些岗位所具备的吸引力,充满了自信。几乎90%以上的岗位都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本科学历差不多快普及了;而且有差不多25%的岗位,把211或者985院校的学历作为门槛。
但就目前军方提供的薪水水平,距离同样的211和985毕业生在社会上所能拿到的薪水水平、以及事业发展空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我猜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些地区的、以院校为首选的文职岗位,凭借也许能够解决大城市户口、住房问题这些附加条件,单就吸引力而言是很难招满211和985毕业生的。院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特殊性,不能说明全局内的问题。
招不满就要降格招,总是要把坑填满的。而且先期招进去的人,很多都是对部队内情并不了解的,当他们身临其境之后,还会产生思想变化,主动解除聘约离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就会给那些非211和985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而对于这些人,军队文职人员岗位恐怕就是一种好机会了。
再次,是生活基础在大城市、又不想让自己过得太辛苦的那些年轻人。生活基础在大城市的,多数已经不愁房子问题,所以似乎也没有拼命打拼的被动压力。
再一个,父母都在身边,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照顾,那么能够在体制之内找一份相对轻闲、也相对体面的工作,成为一个较好选择。处于大城市的军队文职人员岗位刚好提供了这些机会,特别是院校,工作轻闲还有寒暑假,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这次公布的选考岗位,也确实集中于北京等大城市。
当然,最适合的人群是军队系统的家属和子女了。能够顺理成章进入体制之内,既解决了两地分居问题,又能够拿到一笔还不错的薪水,更因为体系内部的人情因素而又基本没有被辞退的风险,这个政策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网上公布的这些选岗条件,已经很明显地出现了“萝卜岗位”,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那些正在军恋、发愁不能马上到他(她)身边去的年轻人。
不过,如果你恰好身处现役基层,想从边远艰苦地区通过曲线救国调到大城市去,哪怕不要军官也要改文职的,从目前来看很难实现:一个是这些地方的转改岗位很少竞争激烈,再一个从政策上来说,高层也并不支持。都跑了,谁去戍边守土?
我军大规模招聘文职人员的初衷,是配合史上最强军改,为解放军减脂增肌服务的。这项政策利国利民,趋势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