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进一步推行改革,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2.变革税制
公元475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3.颁俸禄制
公元484年,孝文帝改革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5.创三长制
公元486年,孝文帝改革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6.禁胡语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孝文帝改革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7.尊孔子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1、孝文帝改革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在北魏统一黄河区域后,各族人民生活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公元490年到公元499年期间,孝文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达西方国家。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