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 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2023-02-05 14:31
《题扬州禅智寺》的译文是: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首诗。《题

《题扬州禅智寺》的译文是: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首诗。

《题扬州禅智寺》原文及赏析

原文: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唐代〕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赏析:

诗人首联以声写静,反衬禅智寺的冷寂:“蝉噪”,蝉鸣;“飘萧”,风声萧瑟;“秋”,点明时间,突出秋意。雨住风清,秋蝉嘶鸣;松桂飘摇,秋意横生。偌大的禅智寺,单调的秋蝉声如噪,微弱的秋风声可闻,足见环境寂静。以声衬静,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秋风秋雨给人凄冷之感,松桂瑟瑟,给人枯寂之感。禅智寺氛围的冷寂令人“闻声”而凉意暗生。

接着颔联,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 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颈联以色写幽,突出禅智寺的凄迷:“暮霭”,黄昏时的雾气;“深树”,茂盛的树木。暮霭渐浓,丛林深郁,幽暗的色调使人感觉压抑;夕阳西下,斜晖一抹,明亮的光彩又给人带来一丝暖意。“生”与“下”两字,给景色增加了动感,又好似一幅明暗交织的油画,意境静穆而岑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感,随景而出。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作者杜牧的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