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达到高潮。五四运动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
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而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
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