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的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文学史上讲“李杜”,指的是大诗人李白、杜甫。到了晚唐时期,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已经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十七岁时,以文才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二十五岁时,靠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的推荐,考中进士。不久,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能,将女儿嫁给他。但他不仅没有因此而青云直上,反而受害无穷。当时朝廷中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互相陷害,造成所谓“牛李党争”近四十年。令狐楚父子是牛党重要成员,王茂元属李党。这样,李商隐就陷进了朋党漩涡,一辈子不得脱身。牛党恨他“背恩”,极力排挤他,他在朋党斗争的夹缝中,过着寄人篱下、穷愁潦倒的日子,只活了四十六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大意是,希望做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泛舟归隐)这是李商隐年轻时的抱负。由于关心政治,他写了一些讽谕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写了长安西郊农村破落荒凉的景象,指出国家的治乱“在人不在天”,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愿望。但这类作品很少。他对宦官专权极为愤慨。唐文宗大和九年,宦官诛杀朝臣几千人(史称“甘露事变”),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而他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毅然呼吁诛讨宦官。他的朋友刘蕡被贬死,他也写诗为之呼冤。这些都是李商隐的可贵之处。
李商隐代表作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杜牧介绍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人家。青年时曾钻研儒家经典,注意研究财政、军事,对国事表示了深切关注。二十六岁中进士后,由于思想和腐朽的当权者格格不入,加上性情刚直,不屑逢迎,所以在官场一直不得意。为此他悲愤消极,常放荡于歌楼妓馆,以纵情声色消磨时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便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杜牧博学多才,诗歌、散文、辞赋、书法都很擅长,而以诗歌成就最杰出。他的诗风格豪爽英俊,在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特别是七言绝句,有特殊成就。
杜牧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在唐帝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多事之秋,他针对现实弊病,写了一些政治性很强的作品。《感怀》《郡斋独酌》是抒发理想和忧愤的力作。《河湟》《早雁》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著名的《阿房宫赋》用辞赋体铺叙阿房宫的豪华和里面的人物、珍宝,秦朝的灭亡来警告当时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的唐敬宗,深刻地总结了历代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
杜牧代表作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