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难,一般都在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存在形势严峻的“上学难”,另一方面,“择校热”也高温不降,这些都是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结果。
如何看待“择校热”现象
目前,许多大中城市出现“择校热”的现象,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惜找关系、送礼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根本原因。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集中在小部分的城市和重点学校里,每个学生和家长都想拥有这些资源,从而产生了“择校热”现象;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的一些摇号行为营造了紧张的竞争气氛,使家长如坐针毡,加剧了“择校热”现象;
再次,从家长角度来讲,家长过于看重学校、师资对学生的影响,迷信地认为只有好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缓解或避免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从宏观上加大对教育资源的调控,均衡地配置同一城市各区域教育资源;
第二,学校避免出台一些会误导家长的政策;
第三,家长要从孩子身上入手,努力提高孩子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各方面的素养。
如何看待“择校热”
如今,“择校热”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不错的学校学习,可谓费尽了周折。按照常理来看,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质量,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选择重点学校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择校演变出的不良举动却为人所不解。有人放弃家里舒适的居住环境,在“重点学校”周围租着几平方米的小房子过日子;
有人为了能挤进“重点学校”,不惜搭上所有积蓄,日后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有人为了孩子是否应该进“重点学校”,家庭内部矛盾频发……
之所以出现“择校热”,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最根本的就是当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发展起步阶段,为了能使一个地区的教育得到发展,政府会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几所定点学校,也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杰出的学校。但是随着接受教育人员的增加,学校的增多,政府如果仍然过分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已经很好的学校,势必造成其他学校的综合能力不足,引发人们对于孩子进入其他“非重点”学校后的担忧。
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让每所学校平衡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这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根本,也是解决“择校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