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我们爱国,要关怀国家,热爱集体,集体即是小国,小国即是大家。
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我觉得爱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情感;强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志向;报国,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行动。
儿时,姥爷最先教我认识的不是我的名字,而是“中国”二字。姥爷告诉我,咱们是中国人,国是大家,家是小家。当我在发黄的书页中找出“中国”二字时姥爷会向我伸出大拇指,我和家人都很开心。
妈妈教我认识的第一张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当我在电视里找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妈妈会奖励我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因此,祖国给儿时的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快乐、甜蜜。
现在,我知道了为国防事业献出一生的程开甲,开山岛守岛官兵王继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是无怨无悔的奉献,是能够舍去“小家”而顾“大家”的奉献。从他们身上,我又想是什么能使他们为祖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报国之能”?是他们的“爱国情”,是他们的“强国志”,这些让他们不顾一切的钻研,铸就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报国行”!而如今的我坐在教室里、图书馆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奔跑在操场上,让我的身体更强壮。这一切,不都是正在形成我的“报国之能”吗?会有那么一天,一定会的,我终将实践我的“报国行”。
人强了,国就兴了。
不等待,只争朝夕!
照片里安放的青春
翻开家中那本厚重、朴实的相册,历史的沧桑感顿时四溢开来。每一张照片,都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将过往娓娓道来。
那是一张边角泛黄的黑白照片——爷爷奶奶的结婚照。“那时候啊,哪有什么漂亮衣服啊?婚纱啊更是别提了。随便穿了件‘的确凉’,小奢侈了一把,烫了个头,就去拍照了。你爷爷就别提了,愣是只穿了件汗衫。”说起当年的那一天,奶奶的眼里,有着光。那时,因为条件有限,照片是黑白照片,背景也只是随便扯了块纯色的布。但就是这样一张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结婚照,无论何时看,新婚燕尔的幸福感,却总能像一道彩虹,折射出生活的五光十色。
婚后,爷爷奶奶移居三明。那时,爷爷在某兵工厂担任炊事员。在三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我的爸爸出生了。日子虽然不富裕,但爷爷奶奶还是尽可能多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你看你爸那时候,刚学会走路,就开始满厂跑,抓也抓不到哦!”“这是你爸跟你差不多大,过春节呢,和你叔叔,哥俩呀,做什么都分不开。”满满一整页,从蹒跚学步到两个小小少年,相片承载了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的关注与爱,更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
时光如梭,九十年代爷爷被分配到福州市电视机厂工作,爸爸考入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与妈妈相识相知,于是相册里,又多了一张幸福的象征。“哎,拍照老尴尬了,我和你爸这老直男,都不习惯面对镜头。摄影师都无奈了,亲自指导示范。”妈妈笑着吐槽到。这张历经千辛万苦拍出来的结婚照上,妈妈穿着婚纱,爸爸穿着西装,略带僵硬地笑着。这是2003年,中国在十六大的号召下,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奔跑着。
后来,我出生了。爸爸妈妈继承了爷爷奶奶的传统,开始记录我的点点滴滴成长。爱好摄影的爸爸,买来了长枪短炮。“你记得吗,那是你第一次去幼儿园,哭的可惨了,我走出大门都听见你在二楼哇哇的哭。”爸爸打趣道。照片里,总是不乏一些我的囧样。这些长枪短炮,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智能机的快速普及,逐渐也被束之高阁,和灰尘作伴了。在我出生的这十几年间,中国向世界强有力地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变,乃技术之变,生活之变。但无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地发展,永远不变的是我们国家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永福的坚定信念,是我国对十四亿孩子们的殷殷深情,更是我国强大的生命力!今年,是新中国走过的第七十一个年头,中国,正以活力满满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傲立东方。中国,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