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假说(Continental Drift)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一旦所有的大陆连接成一个超大陆,科学家称之为泛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最早支持大陆漂移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板块构造理论而流行起来。简而言之,板块构造学表明,海底开始扩张,大陆存在于随着海底变化而移动的“板块”上。大陆的分裂,如地震,是板块移动的反应。这表明,大陆的某些点虽然微小,却几乎一直在移动。
例如,位于北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线上的雷耶斯点(Point Reyes)被测量为以每年约约2.5厘米的速度缓慢向北移动。事实上,一些地质学家推测,随着不断的移动,雷耶斯角可能最终会变成一个岛屿。
由于许多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大陆漂移学说。争论的一个原因是地球的年龄存在争议。例如,一些创世论者认为地球比一些地质学家认为的要年轻得多。有些神创论者也不接受碳年代测定法作为一种确定地球的方法,或者像一些科学家声称的那样,化石记录有多么古老。
大陆漂移学说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大陆轮廓相似性:
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海岸线轮廓非常相似,仿佛可以像拼图一样拼合在一起。例如,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凹进去的部分几乎完全吻合。
这种相似性不仅仅局限于南美洲和非洲,其他大陆之间也存在类似的轮廓对应关系,这使他开始思考这些大陆之间是否曾经存在某种关联。
古生物化石分布:
一些古生物化石在不同大陆上的分布情况也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证据。比如,中龙这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爬行动物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发现。由于中龙不太可能跨越广阔的海洋进行迁徙,这暗示着南美洲和非洲在过去可能是连在一起的。
还有舌羊齿植物化石,它在南半球的多个大陆上都有分布,而这些大陆现在彼此分隔。这种化石分布的一致性表明这些大陆在古生物生存的时代可能是一个整体。
地层和岩石结构:
不同大陆上的地层和岩石结构也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在非洲西部和南美洲东部的一些地区,地层的类型、岩石的层序以及地质构造的特征非常相似。这说明这些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相似的地质过程,进一步支持了大陆曾经相连的观点。